@ 中秋節故事知多少?

2020100408:16
歐豪年《兔》
水墨 設色 紙本 鏡框
69 x 45 cm

@ 中秋節故事知多少?
中秋至,饋贈月餅、走親訪友、闔家團聚、盡享天倫之事。在世人眼中,這似乎成了中秋節的全部。
其實,除了吃月餅、慶團圓之外,藏在中秋節背後,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呢。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月亮崇拜、月亮神話與中秋祭祀的習俗,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產生了。在漢代,月亮祭拜基本為皇家壟斷,之後一直到唐代,都極少見到普通民眾拜月的記載。
古人中秋拜月,據說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以及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此後,古人賦予月亮許多美好的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並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月亮上真的有玉兔嗎?
記得小時候聽母親講過“玉兔搗藥”的故事,長大後才知道,這是一個源自后羿與嫦娥的傳說。
“嫦娥奔月”之後,因嫦娥違反天條吞吃了不死藥,隨即變成了醜陋的蟾蜍(癩蛤蟆),被罰日夜不休地搗不死藥。所以世上流傳著李商隱的一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跟嫦娥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其實玉兔就是嫦娥。據考證,“玉兔”源於“於菟”,是古代楚地稱呼“虎”的土語。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稱為“金之神”。嫦娥奔月後成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虎神”,用其土語說即“於菟”。“於”、“玉”讀音相近,“於菟”也就被後人附會成了“玉兔”。
由此看來,月亮上有玉兔,只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傳說罷了。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
中秋節賞月的習俗由來已久,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
其二,從淵源上說,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中秋即是“祭月節”。
其三,從科學觀察和天文現象來看,據說八月十五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此時的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恰如古詩所說:“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晚唐詩人殷文圭也有“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的詩句,直接點出了中秋團聚賞月的習俗。
吳剛伐桂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
唐代典籍中記載了一則唐高祖李淵在中秋之夕與群臣一起分食“圓餅”的故事。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唐高祖李淵與群臣一起歡宴賞月,席上有吐蕃商人進獻的珍饌“圓餅”,高祖龍顏大悅,接過裝潢華麗的餅盒,取出鏤刻著精美圖案的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在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將圓餅分賞文武大臣。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開來。
“月餅”一詞據說出自楊貴妃之口。唐玄宗與楊貴妃在一個中秋佳節賞月,品嚐月餅時,玄宗嫌“胡餅”的叫法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名稱流傳至今。
由此看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形成於唐朝。
...少女拜月
文摘|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