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九成的疾病不需要醫生

2014042415:07






九成的疾病不需要醫生

在我還是臨床醫生的時候,
我就不再遵從說明書的理由還有另外一個。

⋯⋯

診斷過許多病患後,某一天,突然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必須要醫師治療的疾病大概只有一成,
而其餘的九成,就是不管醫生是否治療都能夠痊癒的疾病。

更直接的說,
這九成疾病說不定沒有醫生診斷反而比較容易治癒。

必須經過醫生診斷的一成疾病,大概有下面幾種:
譬如說,因事故或災害而造成的外傷就需要外科醫生的治療。
其他像狹心症、心肌梗塞、重症不整脈、大動脈瘤、
腦出血、腦梗塞、蜘蛛膜下出血、傳染病、急性藥物中毒,

而癌症也包含在內。

治療這些疾病時,必須要進行緊急處置,
以及醫學方面的技能,
而且也需要大範圍且綜合性的知識,
當然不可能讓患者自行處理的。
那麼就必須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
如果醫生能夠全力協助,
這些疾病的治療成效非常令人期待。

其餘的九成又是哪些疾病呢?
因為占了九成,所以種類非常多。
舉幾個例子來說,
像是糖尿病(Ⅱ型、胰島素非依賴型)、高血壓、
高血脂症、代謝症候群、慢性頭痛、痛風、腰痛、
膝蓋痛、便祕、胃炎、失眠、抑鬱症、氣喘、
過敏性皮膚炎、花粉症、肥胖症、耳鳴、鼻炎、
脂肪肝(脂肪異常囤積在肝臟的症狀)……。
也就是說,一些耳熟能詳的慢性病都可歸納進去。

或許會認為「怎麼可能!」
但曾經在門診看過許多病患的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
這就是事實。
後面會提到,我們的身體具備了能將疾病治癒的「自癒力」。
只要提升自癒能力,大部分的疾病都能靠自己治好。

到醫院去看醫生,絕對會開立處方箋。
當患者的身體耗弱,疾病的氣勢要比自癒能力強的時候,
就需要短期服用藥物,以等待體力恢復。
這種對症療法很有效,而且確實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但慢性病當中,並沒有非常需要服用藥物的疾病。
藥物通常有副作用,把不需要的東西吃進去,
自我治癒力反而會下降,
原本能夠治好的疾病也無法治癒了。
所以除非必要,我是不會開立藥物的。

應該很少有人知道,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需要看醫生就能把病治好。

因此在健檢時,
如果被指出「血壓有點高」或「血糖值異常」的話,
大多數的人會開始到醫院報到。

像這樣搭配對症療法,用藥物讓血壓及血糖值下降,
患者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就會以年為單位,
繼續到醫院報到。
去治療的話,每隔數月就會有一次定期檢查,
大部分的人都會發現極小的異常。
不安的種子越來越多,患者變得非常依賴醫院。

每次數值的變更,
都讓血壓、血糖值及膽固醇等的正常值往下降,
而這更激發了對健康狀況的不安。

像是高血壓的正常值(正常範圍),
2001年從160/95 mmHg降到140/90 mmHg。
因為這個變動,
讓高血壓患者在一夜之間增加了三千萬人。
加上之前的二千萬人,
日本的高血壓患者達到五千萬人大關。

在2004年,
成人的血壓正常範圍下降到130/85 mmHg以下。
血壓超過正常範圍的話,
就會被威脅說「要是高血壓放著不管,
罹患心臟病、腦中風的機率就會升高」,讓你不得不服用藥物。

從經營醫院的立場來看,
沒有任何疾病的投資報酬率要比慢性病高的。
因為這是除非惡化得非常嚴重,
否則不會危及性命的疾病,因此,也不必擔心會有醫療糾紛。
但雖然如此,卻也不太可能完全治癒。
只要以有到院治療的必要來說服病患,
應該很容易就會被接受。
對醫院經營者而言,慢性病患是非常「有賺頭的患者」。

如果門診能在短期內就將患者的病治好,
那我就沒什麼話好說了。
但為了醫院的經營,將患者牽扯進醫療夢魘中,
以不必要的藥物及多項檢查讓病程越拖越長,
這讓我想大聲說「這絕對不行」。

不會成為「有賺頭的患者」的訣竅,
就是不要任憑醫生處置,病患本身要有主見,
並且了解疾病構成及學習提高自我治癒能力。
這對目前還很健康的人來說,也是必須要做到的。
就算身體感到不適,不必慌張地趕到醫院或許就能解決。
接著,我們一起了解要如何辦到吧!

本文摘錄自:《不吃藥的免疫力療法:
日本2大權威名醫教你不靠藥物的自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