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4112414:09






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

  • 作者: 吳若權
  • 出版社:皇冠
  • 出版日期:2014/10/27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320
  • 啟程,只為了遇見那個願意改變的自己,
    每一段旅行,都是心的修行!

      吳若權以二十年時光寫就的蛻變之書,
      每一次感動,都成為美麗的頓悟;每一步晃蕩,都成為回到內心的歸途……

      當往外跨出一步,就走向內心一里,
      從脆弱到勇敢,從寂寞到祝福,
      在地球上每個轉彎的路口,遇見心靈宇宙中願意改變的自己……

      20年前,第一次來到巴黎,彷彿一場華麗的冒險,在這裡一夜成長。
      20年後,他終於又一次回到了這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城市。

      一樣的咖啡店,一樣的噴水池,一樣的巴黎人,一樣的浪漫,
      而不一樣的,卻是他自己那顆經歷20年時光洗練的心。

      曾經以為瀟灑是漫無目的地說走就走,如今才明白那該是做好準備,以無憾的心情往返。
      曾經以為獨自一個人才能自由自在,如今卻懂得從另一個人眼中看見自己真實的面貌。
      曾經害怕辜負眾人的期待,如今才了解最不該辜負的人,原來是自己。
      曾經想要去到每一個遠方,如今才發現眼前這顆寧靜澄明的心,就能映照最美麗的風景。

      每一個曾經,都彌足珍貴。
      每一段過去,只為了讓自己變得更成熟。
      那些放不下的,如今已成過眼雲煙;那些失落遺憾的,終將化作最珍貴的祝福。
      他終於發覺,這場旅行的目的地,從來就不在地圖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而是在他自己的心裡……

      在這一場等了二十年的旅程中,吳若權將流浪的步伐,踏成了一條回歸內心的秘徑。這不只是一場身體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在出發與抵達之間,只要多一點勇氣。在離開與回歸之間,只要多一點溫柔。而我們走到最遙遠的地方,其實只是為了走到自己心裡,當我們帶著期盼出走,只為了帶著無限的祝福回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質感作家 吳若權


      政大企管系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喜歡聽故事與說故事的他,而後更將題材擴大至兩性、勵志、企管等各種類型,與讀者分享他獨特的生命經歷與生活體悟。他的作品曾榮獲中興文藝獎,也連續多年獲得金石堂暢銷男作家前十名。除了「暢銷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近年更跨足主持人與演說家,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是吳若權的第102號作品,獻給等待一場旅行的你,也獻給在這場旅行中,你即將遇見的自己。

      歡迎加入吳若權Facebook粉絲團:
      www.facebook.com/ericwu567
      請上網搜尋「吳若權好友俱樂部」,
      可以隨時接獲吳若權寄送的生活感想及出版情報!

      聯合新聞網「吳若權」部落格:
      blog.udn.com/eric567

      媒事來哈啦 | 影音頻道:
      www.fbwebshow.com

      新浪微博,吳若權專頁:
      weibo.com/u/1766297367

    攝影者簡介

    張八席


      雜學廣藝,發展多元。精通攝影、美食、設計;喜歡游泳、文學與音樂。
     



    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


      中秋節那天,我去電台做現場節目,在大廳遇見久違的她,我多年前在友台工作時的台長。這是非常奇妙的緣分,因為幾分鐘前,我在地下室停車的時候,正惦念著好久不見的她,很想要當面跟她說謝謝。是她當年的賞識,給我獨挑大樑主持晨間廣播節目,我才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工作將近二十年。

      她離開那家電台,連續昇任幾份更高的職務,後來返璞歸真去台東,專職從事公益活動。闊別多年的我們,在月圓人圓的日子重逢,親切地擁抱問候之後,我仔細看到她的改變——徹底地放下女強人的架式;回復到最真實純淨的自己。

      每當有機會遇見久別重逢的朋友,我都很細心地觀察他們的改變。我發覺:改變自己,很不容易。年齡愈大;改變愈難。還在權位之上或坐擁錢味之中時,太多的習氣,都因為身段放不下,當權位與錢味盡失,太多的顧慮,又因為面子放不下。所謂的「洗盡鉛華」,不是拋棄美麗化妝的技術而已,還要拿掉巧言令色的自我包裝、放下驕奢矯情的自我意識。能夠毫無戀棧地,重拾自己最初的純真,接受人生和自己都不完美的事實,是何等的心安啊!

      送她搭電梯到樓下,揮手道別。感動於老友的改變之際,我在電梯鏡面投射的容顏中自問:「為了得到更好的自己,你隨時都願意做出改變嗎?」那意味著,願意放下很多的執念,接納所有的發生。

      ◎出走,就是回來;遊子,亦是歸人;異鄉,即是故鄉

      什麼機緣,可以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有時候,我們因為映照一面鏡子;有時候,我們因為重逢一位老友;有時候,我們因為一段旅行。

      而你,多久沒有出去走走了?

      無論答案是半年、一年、五年、十年或更久;接下來的問題是:是什麼困住自已?家人、愛情、工作、經濟……或只是貪婪的享受現在的擁有,讓你遲遲不願意放手。

      但是,即使行動上可以的遊走,未必換到心靈的自由。幾年前,我曾經有榮幸與法鼓山聖嚴師父對談,寫成《甘露與淨瓶的對話》,席間聖嚴師父與我分享他閉關的體驗:在那段身形固守在方寸斗室之中的日子裡,心靈卻擁有無限的自由,天寬地闊到可以抵達沒有煩惱的彼岸。

      而我畢竟還是個凡人,沒有真正長期閉關的經驗。在家修行;細品人生。宇宙再大,都可以是方寸之間的斗室;胸臆再小,也可以是無遠弗屆的天涯。

      初夏,我終於放下許多牽掛,風塵僕僕前往巴黎。在別人眼中,或許只是一段旅程,對我而言,卻彷彿是前世未了的夙願。這是醞釀已久的計畫,也是飛往心靈的航程。我急著要看看這個城市風貌的改變;卻又暗自期待她有固守的堅持。直到搭上返程的班機飛回台北,才慢慢醒悟:這個久違的城市,也用了二十年的風華,投映我自己想法的改變,以及對良善的堅持。

      巴黎,一直是我心靈的故鄉。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在《旅行的藝術》書中提到:「異國風情讓我們著迷之處,或許就是我們在家鄉渴望而得不到的東西。」玄妙的是:每一個急於出走的遊子,告別鄉親父母之際的說詞都是:「我這趟出去,是要尋找自己!」

      從這裡、到那裡;自己,在哪裡?

      異國風情讓我們著迷之處,或許真的是我們在家鄉渴望而得不到的東西;但有沒有另一個可能:旅行,是讓我們印證那些曾經的渴望,並非真正想要抵達的目的,我們只是需要一個過程,在旅途轉彎的地方,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

      出走,就是回來;遊子,亦是歸人;異鄉,即是故鄉。當我再度揹起行囊,猶如看見當年那個離家的少年,我每往外跨出一步,就走向內心一里。在地球上每個轉彎的路口,遇見心靈宇宙中不同的自己。

      ◎旅行,是透過外界經歷的修行;修行,是心靈深處內在的旅行

      我若在旅途中每一步的進展,可以活出更好的人生,所謂的「更好」,並不是因為我更有錢、更富足,而是因為我虔敬地願意為愛而改變自己,包括徹底地臣服與完全地接納,這個世界與自己所有的不完美!對事事都要追求完美的我而言,也是一種改變。日積月累的習性改變;終於鍛鍊成猶如彩蝶出蛹的心靈蛻變,正是這樣的虔敬與願意,讓我倘佯宇宙的大愛之中,感受自在、而且自由。

      巴黎十二天;回望二十年。我終於了解:每一顆渴望漂泊的心,都有一生期盼靠岸的靈魂。然而,不停地向外出走,頂多只能追求心智的成長;要學著往內在邁進,才會真正獲得心靈的成熟。

      每一次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每一次Before & After的發現,都是生命的驚喜。從成長到成熟,人生若非不斷地旅行,就是不停地修行。旅行,是透過外界經歷的修行;修行,是心靈深處內在的旅行。

      這不是我發明的繞口令,而是我在巴黎十二天的領悟。十二天的領悟,卻是我等著要回到巴黎期間,用二十年時光裡的脆弱與堅強換來的。然後,我領悟了人生的真理:心智(mine)與心靈(spirit)彼此精進的雙向道——往返、進出,其實都同時在交錯進行。

      《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是我出版的第102號作品,獻給願意在人生旅途中改變的你。這不是一本應該被歸納在旅行類別架上的書,但我分享的心得確實是因為旅行而發現自己的過程。或許你會在部分篇章看到風景、名勝、美食、購物、交通、住宿等資訊;但我更期待的是:在文字、照片或留白之間,你讀到我精心架構出隱形的心靈地圖;在我赤裸裸地講述自己人生挫折、悲傷、困頓、勇氣、希望、祝福等不同站牌或指標的時候,你將看到專屬於你自己的路途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