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夏月注意事項!文/Wiki's 中醫小學堂

2015062408:21






夏月注意事項!文/Wiki's 中醫小學堂

1、夏天最忌飲比常溫更低溫的水(冰品、冷飲):

人是內溫動物,生物學裡面教我們的是靠流汗來排熱,可沒有說我們可以像外溫動物一樣與環璄達成平衡,所以夏天吹電扇、冷氣,只是解一時皮表之熱,真正在體內的暑熱並沒有被散發出來,所以往往冷氣愈吹愈熱,因為愈不流汗則身體累積愈多熱量在內,這時又會想要吃點冰涼的來退火,但卻適得其反。

因為冰品、冷飲一旦進入胃,胃反而要生更大的熱來抵抗外寒,所以吃完冰反而胃更熱更想吃冰,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們把冰和冷飲拿到手上,超過1分鐘就覺得冰得不得了,一定要換隻手來拿,那又為何要用這麼冰涼的東西去殘害我們的胃?難道是因為胃不會出聲,所以就比較好欺負它?但等到哪一天它開始對你抗議時,卻是胃氣大敗,要補都來不及。

平常吃冰喝涼、過食寒性水果後,可以試試附子理中湯、腎著湯看能否及時緩和這些寒氣的傷害,此可解一時因寒涼所引發的胃痛和下泄,但其它經脈卻早已被寒氣所傷。所以平常用餐時最方便的準則就是,不能夠拿在手上超過一分鐘的不要放入嘴巴!現代人大多經絡被冰到不會反應了,所以吃冰下去一點感覺都沒有;但其實對比較敏感的人而言,冰的東西只要一放入嘴巴,就會發現冰氣延著舌頭的經脈往下傳,所以不要以為你把冰在嘴巴裡含化了,就不會傷到你的胃。我們可以用冰煎大理中湯來解除平時吃冰過多的傷害,只要胃中無冰氣,則胃就不需生熱以抗寒,自然就不會整天想要吃冰喝冷飲了,不妨一試!

2、夏天最怕沒事亂吃東西來退火:

在《預防中暑篇》裡說過,西瓜為大寒之品,沒有真的曬到太陽、大流汗、大煩渴別亂吃,下陽下山了更不要吃,否則很容易拉肚子。西瓜的目的是退胃火,就如同上面所述,很多時候我們身上的胃火並不是暑邪所致,而是因為吃太多冰寒的東西造成胃生大熱以抗寒,這個時候其實要溫化寒氣,胃自然不會生大熱;若是一味的退胃火,反而愈退愈熱。

另外,很多人喜歡喝椰子汁說可退火,其實椰子水退的是心火,在台灣除了墾丁有可能會有需要,其它地方根本就用不太到,所以椰子樹自然也長不出好吃的椰子。胃若是轉寒了,還可以用乾薑之類的補回來;但心火一旦不足,很難用中藥補回來,所以說心火不可以亂退!只有東南亞才可能熱到需要用椰子汁以退暑邪,因為暑先入心,當熱到心臟不舒服且舌尖紅赤則可用椰子汁解之;一般在台灣,平時用個清暑益氣湯就綽綽有餘,頂多被熱到大汗出大煩渴再吃個西瓜,飲不解渴再用個生脈散,真的沒有必要喝到椰子水,因為這不是台灣固有的本土植物。但若夏月被庸醫誤治(陰暑誤用麻黃湯),則熱邪入心而心臟受傷,則需要服椰子汁解救,就有患者被誤治後轉求西醫,西醫說是心肌炎要換心,後來被家師以椰子汁救回來。

人體身上的真火最好不要亂泄,像是老一輩很多眼瞎耳聾的,就是因為農作時太熱,喜歡煮個清草茶泄熱火,但養成了壞習慣,即使天氣沒這麼熱、老了沒在農作,仍是三餐清草茶,因此把身上的命門相火都泄不足了,老了就會出問題(因為五臟之精氣皆上於頭/眼,火不足則氣不升,故多成瞎子)。現在一堆人誤以為吃東西上火,就在那邊喝椰子汁、涼茶什麼的,但就像上面所說,很多時候冷熱加在一起不是和解,而是冷熱不調而造成上吐下瀉;更何況,有時候長痘子、嘴巴破是因為虛火,虛火當補不當攻,因為虛火是你的體功能太弱,代償性體功能起來相助(可以想像成臟器在燃燒自己以成全大我),這個時候要大補元氣,體功能轉強了自然就不會有虛火。有很多感冒很久沒好,發燒好幾個月沒停的,就是虛火所造成的,用西藥退燒反而會愈退愈燒,用中藥泄熱反而會愈泄愈熱,這個時候只有甘溫退大熱,補足元氣則虛火自退!

3、夏天最怕吹冷氣、洗冷水澡、貪涼:

在第1點已說明吹冷氣和電扇的問題所在,因為熱氣只能由汗所帶出,所以夏天只要能順暢的流汗,自然就不會感到悶熱;但很多人因為常年吹冷氣,平時就不太容易出汗,則可以用吹風機吹到汗出,熱散開了就會感到涼爽,雖是熱風但愈吹反而身體愈涼快。同理,夏天洗冷水澡只是圖一時的涼快,但熱氣被水寒之氣鬱住不得出,不一會兒反而會覺得更熱,若是溼熱久積則成為黃汗症(流出的汗黃黃的,會染在白色衣服上,屬於黃疸的一種)。夏天真的不要貪涼,因為熱被寒鬱嚴重者,則成為夏月感寒的陰暑或是藿香正氣散症。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熱,是因為膚表有一層黏膩的分泌物(汗出黏膩為心液),阻擋了汗水的自然透發,這個時候可以用吹風機吹出大汗(衛氣層的水汗)、也可以用毛巾沾溫水擦拭、或是直接洗個熱水澡,當黏膩的心液被清除後,汗水可以自然的透發,就不會感到熱不可耐。

另外,台灣因為潮溼所以特別的悶熱,像是在美國德州雖然比台灣還熱,但因為氣候乾燥所以汗水很容易蒸散,反而不覺得像台灣如此悶。因為在乾燥的地方不是不會流汗,而是毛孔中的微小汗滴很容易就被蒸散帶熱走;而在台灣因為水溼重,汗水不易蒸散所以會凝集成大的汗珠留在身上,這個時候可以開個除溼機或是冷氣開到29度除溼一段時間,當空氣乾澡了,人自然就覺得輕爽,反而不覺得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外一到台灣就覺得空氣很重,迎面而來的是悶熱的空氣,就是因為空氣太潮溼了(全年平均溼度在70~80之間),反而聚集大量的熱能在水蒸氣裡,所以身體不易透發汗出,而人體若得了溼病也會覺得全身沉重,因為全身的細胞都充滿過多的水份,也就是溼病本重的道理。

4、不渴不要喝水:

很多人總覺得要喝很多水才不會中暑,其實喝過多的水對人體反而是一種負擔,因為你的胃要耗更多的能量去吸收和氣化,你的腎也要花更大的力量去過濾和排尿。更何況很多時候口渴是因為喝太多水,胃不能化氣則飲不解渴;若是溼阻經脈造成腎水不能上滋咽喉的口渴,更是會愈渴愈渴。這點可以從舌苔去判斷,若是舌苔厚且白,代表身上有寒溼,這個時候若是口渴絕對不是因為喝水不夠多,要想辦法把身體調養過來,才能夠真正解口渴的病根。若是喝水過多,反而會因水寒之氣在胃而上吐下瀉,成為大順散症。

很多報導已指出「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其實沒有理論根據,真不知道當初是哪個人想出來的醫理,二千年前仲景老大就在《傷寒論》裡提到:「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者,稍稍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又說:「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過多,必心下悸。發汗後,飲水過多,必喘!」所以平常喝水要一點一點的慢慢喝,而且最好喝熱水,才可以減低胃暖化水溫到人體體溫的負擔。而不小心一次喝太多水,胃無法升熱以化水為氣,胃氣不足以提供肺氣,則衛氣不足所以缺氧而喘;水停在胃中則會造成心悸(因為心火去助胃以生熱,所以心火不足),因此感冒千萬不能多喝水,多喝水反而出大事!

5、基本的保健方式:

夏天保健退暑的第一良方是清暑益氣湯,但若身上沒有暑氣則別亂吃。夏月感寒最常用的是霍香正氣散,因為現代人無法避免冷氣的侵害,但沒病也不要當成補藥亂吃,病症沒了就要停止。俗諺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因為冬天常常會寒凝身上的水氣,而蘿蔔就是用來破氣,但一般人常誤以為蘿蔔很寒而不吃,其實是搞錯方向了。而夏天正是薑盛產的季節,就是用來幫你散過多的水氣,一部份是因為空氣潮溼,另一部份是因為飲水過多,都可以用生薑來散水溼,所以不妨多吃點薑炒的菜或是直接買薑糖來吃也行。

很多台灣人冬天喜歡吃薑母鴨其實補錯方向了,這我在風為百病之長(下篇)裡已談過原因,因為秋冬要斂身上的元氣,所以適合吃桂圓類的補品,冬天則可吃羊肉爐補火;而春夏身上的氣要發散,才是吃薑母鴨的季節,此時反而不適合桂圓紅棗茶之類的補品,因為龍眼可以斂氣所以產於秋季,而世人多曬乾成桂圓以備冬天進補。反倒是夏天盛產的荔枝,很多人以為荔枝燥熱容易上火,其實荔枝是在初夏時升散寒氣用的,但若人體身上的水溼太重,加了一把火但氣衝不過去,反而火氣會被鬱住而冒出痘痘或長痔瘡什麼的,所以夏天不妨吃些荔枝,但一次別吃過多,以免火氣散不開而嘴破;但夏天還是吃生薑最好,因為生薑溫散水溼,又可散寒又可除溼,所以多吃不會有長痔瘡的副作用!

陳正秋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