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學與哲學為伴,上四十八堂深刻的「情感課」
人通常會在什麼時候照相呢?
多半是在看見令人高興、激動的風景或人的時候吧。所以,先決條件是要有高興或激動的情感,如果沒有這種暈染著粉紅色澤的情感,我們大概也不會想拿起相機,或掏出智慧型手機來。或許可以說,我們真心想拍攝下來的,不是風景或人,而是我們內心的高興與激動。照片裡所捕捉到的風景或人,只不過是載著高興或激動心情的媒介體罷了。一張好照片之所以精采,並不是基於鏡頭前的風景或人,而是遇見那風景或那個人時的情感,如果不是高興或激動的話,也可能是那一刻的驚嘆或歡喜、悔恨或憤怒。
不管怎樣,總要先動了情,某個人、某種東西,或某件事情,在我們眼裡才會變得有意義。情感如果未被啟動,我們對任何東西都不會在意,所看到的事物也就不會特別留在記憶中。快樂或不幸的童年,有時會莫名浮現腦海,理由何在?那是因為我們童年時期的情感,就如奮力躍出水面的烏魚一樣鮮活靈動。快樂、悲傷、憧憬、絕望,多采多姿的情感緊緊捉住我們的心,因此童年的霞光、雲影、友人、師長,甚至是家人的種種樣子,才會像一張張褪色的照片一樣,牢牢印在心底深處。
「長大成人」,通常也表示已經學會壓抑、削弱感情的技巧──如果對每件事情都必須或喜或憂,那也太累人了,而且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情感太過外露,容易給自己帶來不利。或許正是這個緣故,成了大人之後,似乎就不再留下什麼特別的回憶,也總要先啟動了某種情感,才會想起來。而我們,就這樣保持著對任何事情都無所知覺、毫不感動的狀態,送走每一天。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當我們年紀稍長,回首今日之際,會發現這竟是一段什麼也想不起來的日子。為了好好過一個只有一次、不能重來的人生,我們必須讓被壓抑多時,幾乎已經成為標本的情感重新復甦。
情感,是多麼珍貴啊!沒有情感,生之喜悅、生之追憶,以及生之激昂,全不存在。這一瞬間,只要能讓自己的情感充分流瀉,就算此刻就得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也能想起以無數色彩交織成的回憶,發出幸福的微笑。
來吧!讓我們小心而堅定地開始這門「情感課」,找回情感的萬千面貌,斑斕色彩。不過你可不是孤單上路,有四十八位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成為我們堅實的同伴,令原以為已經死去的情感生機盎然。而「情感的哲學家」斯賓諾莎,和人文學者區區在下,也在此引領各位。希望珍貴的人生從此不再重蹈覆轍。現在開始上課!
二○一三年十一月四日
老舊的暖風機發出多情噪音的深夜裡,
於光化門書房中
前言
1
服兵役時,再沒有比休假更棒的了。
尤其第一次休假,簡直可以說是從地獄上了天堂般幸福,而歸隊當天,則宛如再度墜落萬丈懸崖。
朋友、父母看著第一次休假出營的我,忍不住說一句:「嚴守軍紀啊?」因為我的樣子太筆挺僵直,彷彿被什麼東西束縛著。第一次休了假起床時一躍而起的模樣,連我自己都忍不住苦笑。休假期間,我到學校附近與朋友們見面,喝喝酒、聊聊天,不然就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或去鐘路的大型書店逛逛,因為我想盡情體驗在部隊裡不能做的一切。如今回想起來,我在休假時光做過的所有事情,其實都只是想找回在部隊裡不得不被壓抑下來的情感。
軍隊把我塑造成一個機器人──不帶任何感情,只會機械性動作。而服從上級命令,便是安然度過軍隊生活的唯一鐵律。拿前輩的粗話來說,軍隊就是一個「叫你割(包皮),你就割」的地方。只要是人,都必然擁有的情感,到了「叫你割,你就得割」的軍隊裡,成了一種奢侈品、障礙物。老兵們不合理甚至荒唐的命令、踐踏個人尊嚴的舉止,為了忍耐,我只有先完全保留自己的感情,以及據之而做的判斷。他們甚至連個人私下的悲傷,都不當一回事地踩在地上,任意嘲諷,嘴裡還說著:「小兵不能當人看。」雖然退伍至今已過了二十年,但當年以舌頭舔馬桶的恥辱,仍舊留在我腦中。人非得什麼憤怒、恥辱都沒有了,才伸得出舌頭去舔馬桶。不,正確地說,為了能伸出舌頭舔馬桶,我必須壓下自己的憤怒、恥辱種種情感。
就是這個!在本質上,能壓抑的就只有情感而已!也可以說,無法如實表達出只要是人都擁有的情感時,就表示壓抑正啟動中。不只在軍隊裡,當我們站在職場上司、學校師長、教授和公婆面前,或是面對警察、檢察官、幫派暴力分子,甚至面對社會觀念或政治權力時,就算想將自己的情感外露,也辦不到。那份情感,可能是怒氣,可能是笑意,也說不定是冷笑或絕望、憎恨或同情,甚至是愛。不管是什麼,當充滿內心的情感被表達出來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嚴重的損失,這是我們本能上知道的事實。因此,讓一份失控的情感在內心沸騰,或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偶爾從臉上或行動中表露出來,是一件太過危險的事。為了避免這些危險,於是得盡早扼殺這些情感,如果無法做到,就必須好好訓練自己,習於讓情感不在臉上或舉止中流露。
扼殺情感、壓抑情感,只會是不幸。明明活著卻裝死,還談什麼幸福?所以不能不讓情感重新活過來。這不僅是人生存的本能,也是生之義務。也因此,我們會上電影院,會去弘大或新舍洞林蔭道附近的探戈小酒館,會想播放舒伯特的《阿佩喬尼奏鳴曲》CD來聽,會為了買小說或詩集去逛書店。因為我們本能上知道,如果不將所有曾經被壓抑掉的情感重新救活,即使活著,也不是真正活著。如果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話,或許我們就會去旅行,到一個誰都不認識我,沒有人會想壓制我的情感的地方去。那裡沒有職場上司,沒有嚴厲的公婆,也不存在讓人窒息的社會觀念。看看不同的風景、認識新朋友,就很容易讓過去遺忘掉的所有情感,如煙花般盛放出來。
比起過去,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更顯步履維艱,也因此,幸福離我們越來越遙遠。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惡化,我們也變得更容易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我們能否幸福地生活,端視情感是否能自由迸放。見櫻花凋零而傷感;在奔流而下的流星雨裡喜悅;在坐擁朋友的幸福中快樂;聽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時哀傷。遇見最棒的人而愛戀,對公婆的無禮言行憤怒,因周圍人們的批評而覺得恥辱,在高空彈跳一躍而下時不安⋯⋯這種種情感的迸放,才讓我們感覺到自己還活著。這些情感中,有些是我們想要的,也有些是絕不想要的。然而,不管是哪種情感,唯有發自內心,讓自己染上了情感獨特的色彩,我們才算活著。憂傷、悲哀、嫉妒之類的情感,對我們來說之所以珍貴,原因也在此。如果今天我們陷於不快的情緒裡,明天就變得更加值得期待。盼望明天能沉浸在幸福中的悸動,或許就是支撐我們繼續活下去的力量。
2
讀過《羅莉塔》這本小說嗎?這是納博可夫的作品,描寫愛上十多歲少女羅莉塔的中年男子的故事。內容時而帶著悲劇性,時而絕美。但基於當時社會上一般的觀念,對納博可夫的作品傾向以危險物問罪。中年男子愛上年紀仿似自己女兒的少女,這本身就像一種近親相姦,讓人不舒服。所以才會有「羅莉塔症候群」一詞出現,代表一種對兒童產生性欲的精神疾病。然而,男主角罕伯特的告白:「羅莉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我的靈魂。」做為小說開篇第一句話,卻激盪著我們的心。當然,或許只有身陷狂熱愛情的人,才會在罕伯特的愛情裡產生共鳴。
為什麼即使承擔著所有人的詛咒,男主角還是堅持要愛呢?很明顯的,一開始主角也曾經試圖以理性的力量壓抑自己的情感。他也必然盤算過,自己對羅莉塔的愛情,會對自己或羅莉塔的生活帶來何種不好的影響。然而,情感就像彈簧一樣,壓力越大,反彈也越大,到了某個時刻,情感就會變身為革命家,讓想高高在上的理性,屈服在自己腳下。這就是悲劇性的瞬間嗎?面對社會上的各種想法,勇敢堅守自己的感情,這個決定讓男主角得以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再是社會通俗觀念的奴隸。否認愛情,就等於否認自己。相反的,承認愛情,也等於承認自己。主角最後終於知道,對羅莉塔的情感本身,其實正是他的自我。
人類在本質上,是理性的存在嗎?這只不過是人類面對激情時,所表現出來的絕望情緒罷了。如果能好好正視自己和他人,任何人都能輕易發現,人類其實是感性多於理性。事實上,理性從來不曾凌駕於情感之上。甚至可說,理性是為了駕馭情感,才被發明出來的。但如果理性敢於敵視情感,總有一天會在面對情感的殘酷報復之下,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能為力。於是,我們會直覺到,我們需要另外一種不同於康德無條件敵視情感的理性。莽撞地阻擋情感的海嘯,那不是理性。我們要發揮的,是斯賓諾莎那種肯定情感存在,有智慧的理性。
哲學家之中,幾乎只有斯賓諾莎提出支持正視個人情感的「情感倫理學」,而非「理性倫理學」。斯賓諾莎所揭示的「情感倫理學」十分簡單,就是以當我們遇見他人時,會被快樂或痛苦中的某一種情感所擄獲的這個事實,做為開始。
「由此可知,心靈可以感受不同的重大變化。時而可以過渡到更加完美,時而也可以過渡到更不完美。所感受到的這些激情(passiones),向我們闡明了什麼是所謂快樂(laetitia)與痛苦(tristitia)的情感。」—斯賓諾莎,《倫理學》
沒錯,當我們遇見某個人,我們感到自己變得更完美,這種感覺就是所謂「快樂的情感」。那麼,當我們要和這個人分手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自己的生命被抽乾了似的。因此,與給予我們快樂的人分開,總是會讓我們心如刀割。相反的,也有與此截然不同的情況,與某人交往時,我們也可能會感到自己變得不完美,這就是一種「痛苦的情感」。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覺得自己變得一點活力也沒有,一旦與他分手,卻反而變得快樂起來,這算是一種不幸的情感。斯賓諾莎勸告我們,當我們面對痛苦與快樂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狀態時,要去除導致痛苦的關連,而保持給予快樂的關連。這也是為何斯賓諾莎所提倡的「情感倫理學」會被稱為「快樂倫理學」的原因。
有了斯賓諾莎的協助,我們終於能夠衡量男主角內心對羅莉塔的愛,以及那份複雜的情感狀態。罕伯特遇見羅莉塔時,他覺得快樂;相反的,與羅莉塔分開時,他感到痛苦。借用斯賓諾莎的形容,罕伯特愛著羅莉塔的同時,也感到自己的人生變得完美。但平凡的人卻想否定,並詛咒他對羅莉塔的愛。他不得不站在抉擇的岔路上:該選擇讓自己變完美的機會呢,還是放棄?選擇快樂的情感,還是冰冷的理性?幸好罕伯特勇敢承擔了社會觀念和理性的指責,聽從了斯賓諾莎的教誨。因為羅莉塔對他來說,是照亮生命的光,是生命之火。因此,對他而言,「罪」這個標誌,只不過是他心甘情願承擔的小影子罷了。
3
情感這東西,不管是什麼,都很「神為」。情感帶有一股力量,能連根撼動我們平凡的生活,而且是不由自主的,因此只能說是「神為」,而不是「人為」。古代希臘羅馬人認為人類的情感各有其掌管的神祇。具代表性的像是與牢騷有關的摩默思(Momus),與紛爭有關的厄里斯(Eris),還有與愛和熱情有關的厄洛斯(Eros)。古希臘人將不由自主陷入的情感,全歸咎於神的惡作劇。也可以說,他們比我們對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所謂情感,就是我的未來生活由神決定,從這一點來看,古希臘人認為情感是「神為」的這種想法,再正確不過了。因為當我們遇見某個人、感覺到快樂,就會夢想與他共築愛巢,並努力付諸實現。相反的,認識之後感到痛苦,就會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情況下,想要自己離開,或希望對方離我而去。
就如同遼闊的大洋懷抱無數的浪濤一般,我們心中也埋藏著各式各樣的情感。問題是,我們很難分辨出,現在緊緊掌控住我的,究竟是哪一種情感。因為很可能表面上或一開始認為是快樂,實際上或後來才知道是一種痛苦。例如同情,表面上可能與愛相仿,屬於快樂的情感,事實上卻是一種靠吸取他人不幸而存在的痛苦情感。因此,絕對不能和同情的對象在一起。因為一開始看似與快樂相關,不久之後就會發現,這是一種腐蝕彼此的痛苦關係。因同情而交往的人,其實是依靠著對方的不幸而活著,和極端地將他人不幸當成養分以求生存的吸血鬼別無二致。在對方變得幸福的同時,就會感覺到自己已經不再被需要,因而痛苦萬分。
因同情而交往的兩個人,怎麼會幸福?怎麼會屬於快樂的關係?「他是個不幸的男人,他需要我」,這往往就是同情的公式。然而,此時已深陷憐憫之情的女人,想要的卻不是那男人的快樂或幸福。那女人真正要的,是來自照顧不幸者的優越感,或是一種自己比對方更幸福的感覺罷了。對一個口渴的人,不能一下子就餵給他足以解渴的水量,如此才能讓對方為了討水喝,而不會離開自己身邊。然而,當他有一天不再口渴的時候,那個人會掐住我的脖子,因為他會發覺,利用他的不幸,並助長那份不幸的人,其實就是我。同情是多麼殘忍的情感,而我們竟還將之與愛這最溫暖的情感混淆在一起。那個結果是致命的,會讓對方或自己徹底毀滅。因此,我們需要擁有能正確識別情感的眼光,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現在被何種情感所纏繞,就必須先確認這份情感屬於「快樂系列」,還是屬於「痛苦系列」。
長久以來,我們不合理地壓抑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吝於表達那些情感,對於纏繞住自己的種種情感,自然會感到生疏,無從表達。甚至會對發自內心的情感感到恐懼。「啊,這是愛嗎?」「我真的討厭那個人嗎?」牽扯到情感,我們就變得比稚子還不如,如果是孩子們,就會率直地面對自己的情感,一無所懼地身體力行,我們卻反而不相信自己的情感,還會覺得危險。然而,如果沒能聽到情感呢喃著「今後你會變成這樣」的細語,我們還能夢想一個幸福的未來嗎?
現在,這堂「情感課程」即將正式開始。不是被社會要求而去修習的,可以得到英語合格證書或專業知識的課程,而是為了自己而上的成長課程。對於曾經經歷、正在體驗或即將湧現的情感,讓我們一一地好好練習。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區別,神藉著每一種情感,對我們下了什麼旨意,又命令我們去做些什麼。
幸好我們的情感課並不那麼孤單。有一位可協助我們上課的可靠同伴,就是人文學這座燈塔。我們如此幸運,能擁有斯賓諾莎這麼一位哲學家,對歷史上人類的情感表達出最深的愛與理解。他將人類的情感區分為四十八種,明確定義其各自的本質,是一位前所未見的哲學家。另外,還有無數的文學家們,以傑出的作品讓我們看到種種情感如何令人類生活曲折起伏。約翰.福爾斯、卡繆、左拉、托爾斯泰、喬治.歐威爾、屠格涅夫、費茲傑羅⋯⋯等名家名著,將給予這門情感課程難以言喻的幫助。這些文壇巨匠們的作品,剛好各自針對一種情感給予精闢的分析。例如約翰.福爾斯的《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作品,藉著眾多登場人物以及故事的展開,深入剖析名為「欲望」的情感。我們的情感課程,將會以透過斯賓諾莎的視角,深入解讀文學作品的方式來進行。
我在書中把四十八種情感歸類為四組。但請別誤會,這並非絕對性的分類法。考慮到如果將這四十八種情感一一羅列下來,反而會變得很分散,為方便起見才如此區隔。這四個部分大致上是藉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的詩學想像理論,將人類的想像以宇宙四元素分析歸類,也就是「地」「水」「火」「風」。小小的、可愛的,屬於初期的情感,就像在大地上剛萌生的嫩芽一般。變化多端,有時又激情四射的情感,彷彿隨著起伏蜿蜒的地形展現不同形狀、發出各種聲音的溪水。華麗但容易凋零的情感,讓人聯想到篝火孱弱的顫抖。而冰冷憂傷的情感,則讓人彷彿聽到寒風凜凜的聲音。各章最後都有一個「哲學家的忠告」小專欄,這是出於我個人的一點苦口婆心。在上過由斯賓諾莎和文豪們所傳授的情感課程之後,某一種情感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如何被觸動、產生何種作用,怕大家會錯過,因此,「哲學家的忠告」可視為是情感課程的應用篇,也是實踐篇。
好了,準備好揚起風帆,航向遼闊深邃的情海了嗎?敞開胸懷,盡情聆聽四十八位海妖的迷人歌聲吧!但千萬別被其中任何一種情感迷惑,我們一定要通過所有的情感才行。因為此刻我們就像奧德賽,抱定返鄉的決心,出海航向只屬於自己的感情。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