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從看到自己的陰暗面開始。先對自己溫柔說一句: 你現在這麽憤怒,當初一定受了很多委屈吧?被拋棄,被忽視,被虐待。」
所謂情志,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 人的七種情緒,
中醫稱為“七情”,內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過,會影響身心健康,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強調形神共養,
尤其強調情志養生,《黃帝內經》中指出:
“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春季屬五行之木,木主肝,
春季是養肝好季節,從情志養生的概念,春忌怒。
雖說常怒傷身,然而憤怒是情志當中自然而然的現象,
與其壓抑或自責,怒氣不會轉移,反而會內傷。
如果選擇面對憤怒,那我們如何轉化情緒中最大的能量呢?
根本方法是理清我們的信念系統:
大部份的人的憤怒背後藏著自己不夠好的信念,
人的憤怒來自被指責,被拋棄,被傷害,被忽視。
在憤怒之外,內心藏著的是委屈:
為什麽這麽對我?我做錯了什麽!
這委屈就藏在你我的身體裏。
只等待合適的時機,外界有個按鈕一戳,
這個委屈就會在瞬間被點燃,燒成怒火熊熊,
似乎想催毀所有引起痛苦的人或物。
很多時候外人看起來會有些奇怪:
明明是一件小事,你怎麽發這麽大火呢!
為什麼你憤怒的程度遠遠超出了當下的事件?
原因是很多未表達的憤怒來自你久遠塵封的童年,
原生家庭的傷害,你現在發這麽大火,
其實並不是單純指向當下的發生
而是因為你小時候遭受的委屈,
你現在有多憤怒,當初就有多委屈。
除了委屈,還有其它的很多負面情緒
都被積壓在了身體和內心的深處,
恐懼,羞愧,悲哀,內疚,等等等等。
為什麽這些情緒都被人為的壓抑進了潛意識?
當然是因為當時不允許表達。因為嫌棄和不接納,
因為憎惡和羞恥,所以,你的委屈沒有被父母看見。
然而,被壓抑被克制的永遠在騷動,
它一定會尋求機會表達,儘管隔了多年,儘管時空變換,
那個情緒之核卻一直都在那裏蠢蠢欲動。
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情結”,情緒之結。
內心那個在黑暗中獨自委屈的孩子沒有變。
憤怒也和期望落空有關:
如果我們所期待的同理、支持、愛、和諧的交流
或是任何一種欲求得不到立即的正向響應,
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憤怒。
而得不到正向響應又往往和溝通的質量、
雙方深埋的童年經驗所形成的防衛機制有關,
因此是極為複雜難解的的問題,
必須在關係的相處上扎下多年的覺察基礎,
才能夠在雙方都成長到某個階段時徹底
揭露那些最深的癥結點。
若想轉化憤怒,首先得學會不把憤怒當成是必須鏟除掉的敵人,
在不與其對立、不壓抑它、不合理化它、
也不將它胡亂向外發洩出來的情況下,
我們才能像個潛水員一般地深入於其中去探個究竟:
重新去面對它,看到它,表達它。
說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是很困難的,
因為那是自我的“陰影”,是不被接納的自我的一部分,
此時需要你心中的另一部分必須成長,用成熟的心態,
包容脆弱和卑微、不被接受的自己,
並且呵護這份脆弱和卑微。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這種情緒,
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接納自己,
就會有多大程度的改變。
首先就從看到自己的陰暗面開始。
先對自己溫柔說一句: 你現在這麽憤怒,
當初一定受了很多委屈吧?被拋棄,被忽視,被虐待。
這是一個多麽值得去呵護、去疼愛的孩子。
抱抱委屈的自己,好好的對待她吧。
他需要很多很多深情的陪伴,
需要很多很多溫柔的呵護,
甚至是無條件的愛和關注。
當你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委屈,
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悲傷。
你可能會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以去哀悼自己的無能無力,
去哀悼苦逼殘酷的現實。
哭一次是遠遠不夠的,
分裂的自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眼淚的淨化,
使其重新整合在一起,每次的痛哭都是心靈的洗禮。
一點點看到,一點點消融,一點點靠近自我的真實。
當這個巨大的情緒之結、情緒之核慢慢消解,
當這部分被拒絕的自我重新被接納和整合,
憤怒的情緒才不會重複被引爆。
身體是情緒地圖,所有的七情六慾都紀錄在身體裏,
身體長期乘載著情緒感受的負荷,
最終只能以疾病的方式宣告罷工,
瑜珈體位法可以短暫釋放積累的負面情緒,
但解鈴人還需繫鈴人,想更深入的瑜伽修煉,
你還必須開始修心,開始探究這些情緒的源頭,
開始察覺情緒慣有的模式,逃避情緒,
當它沒有出口,只能積壓在身體,
但也不是完全沒覺知地成為情緒的奴隸,
似乎身上有上千按鈕,別人隨手ㄧ按,自己立即失控。
情緒很像我們內在的風暴,就如同當狂風過境時,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意謂不逃避,能耐心與之共處,
等待意謂開起覺察之眼,洞悉情緒風暴的每ㄧ線索,
等待的同時身心都在察覺清理釋放,
養身勢必須回到養心的源頭,
而養心的關鍵就是是否能開啟覺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