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願你能盛得下世界的遼闊
尼采說過,「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報以凝視。」
這話,你試著自言自語幾番,便有森冷寒意從尾椎向上蔓延。
說起來,咱們的老祖宗也有類似訓誡——「非禮勿視」,只是口氣比較和緩。
從此我對有「深淵」嫌疑的人或事物,除了非打不可的交道,都儘量對之少看少想少理會,以防被惡之眼盯上,搞不好被吸入深淵。
你的目光凝聚何方?
人們到世界各地旅行,都是奔著風景優美、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目的地趕赴。
除了新聞、攝影及肩負特殊使命的工作人員,一門心思去看飽含醜惡、骯髒、卑鄙、罪惡、醜陋……因素的人,應該極少。
古話說,心有所思,行亦隨之。
意思是心裡有什麼想法 或多或少地都會在行動上表示出來。
所以,從你的行動,可以看出你內心的端倪。
又佛經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
意思是你心裡想的是什麼,眼中見到的就是什麼。
為了印證這句話,傳下一個故事。
02
某天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
兩人坐了很久,太陽照著竹影婆娑,悄無聲息。
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
蘇東坡聽了挺高興。
見佛印一身褐色袈裟坐在那裡,便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
佛印和尚不語,只是微笑。
蘇東坡後來把這事兒悄悄告訴蘇小妹。
蘇小妹說:「哥,你輸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積滿牛糞呀!」
佛印和尚歷史上真有其人,和蘇東坡交往甚深,他們之間留下很多有趣故事。
但對這則傳說,我覺疑惑。
它把「心有所想,目有所見」庸俗化了。
兩人說的不過是打坐的姿勢,也許蘇東坡訓練有素(練過某種類乎瑜伽的功夫?),坐姿優美,真和佛祖老人家有得一拼呢。
佛印和尚雖精通佛理,但打坐的姿勢或許未進階。
兩人就事論事,都乃當時所觀所感,隨口一說罷了。
佛印沒見過佛祖,蘇東坡倒是見過牛糞,兩相比較,後者似更有發言權。
想那蘇東坡乃一文學人士,性喜誇張比喻,情有可原。
二是把「心有所想,目有所見」簡單化了。
若說是佛印心中有佛,他看誰都像佛。
看一人像佛,再看一人也像佛,天下皆佛,豈不無聊?
第三,蘇小妹本是戲說中的人物,歷史上查無此人,這故事的真實性也大打折扣了。
03
「心有所想,目有所見」這句話,我年輕時,半信半疑。
我曾經試過,想考個好成績,朝思暮想,以為能在卷子上看到100分,結果當然失望。
我祈告自此不碰到壞人,所遇皆善良之輩其樂融融,結果第二天就遭小人暗算。
年歲漸長,方才明白,這個「想」,並非具體指牛糞或是100分這等具象實物,而是察看世界的角度。
說的玄乎一些,關乎你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這個世界是善良占主導還是邪惡占主導?
人這種生物,基本上是可信任還是完全不值得信任?
行為模式受理性支配,還是主要以動物性為主?
你對未來寄予希望?還是悲觀地認為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凡此種種,構成你心中對世界基本框架之色澤。
如果對上述問題的基本答案傾向光明,那麼,恭喜你。
你在世界上也慢慢能看到更多的光明,吸引到更多的光明。
美好如同鐵屑,你如磁石。
它們點點滴滴向你靠攏,最後凝聚在你周圍,變成積極勇氣,正面反饋開始形成。
04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基本上趨向負面,那麼,不妙啊!
你會陰魂附體般吸附更多的暗黑,厄運會被你悲慘號角召喚而來。
它們剛開始小心翼翼,漸漸大踏步向你圍剿。
你躲不勝躲防不勝防……
悲愴遭遇更加深你對世界的嫌惡之感,情緒也像原始人的武器「飛去來」一般,你拋出它,它戀戀不捨地折返歸來。
釋放的苦痛吸收更多的苦痛,變得龐大粘膩,包裹著你,讓你不堪重負。
也許你會說,真的如此嗎?
我已年過花甲,認識很多人已經超過半個世紀。
我十分驚奇地發現,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導致不同的命運軌跡。
內心風景的不同,在每個人年輕的時候,如固體顏料,雖已潤濕,但大體還只是一些朦朧色塊。
歲月之水慢慢湧上生命底色,色塊不可抑制地湮開,似乎漫無規律地蔓延,漸漸流布於所有縫隙。
由於基本看法的不同,導致了無數判斷差異。
差異累積,積少成多,積重難返,直至最後影響了一生的走向。
05
大家都明晰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道路,跟隨而來的是不同結局。
一次選擇失誤,有可能是偶爾失手,或許還有機會糾正。
如果屢屢昏招,以最大的惡意看待人世間的一切,最後釀成的苦酒就是——世界變成深淵之眼,目不轉睛地凝視於你,直到把你嘬入它的深喉。
所以,你的內心世界,決定你看到的世界風景。
如果你看到的總是狼藉一片毫無美感可言,那麼出了問題的,不是這個世界,而是你的內心。
佛經《碧岩錄》中有一句「日日是好日」。
其實,人生怎可能日日是好日?
那句話的意思是——即使遇上的不是好日,你只當好日去過就是了。
心中好,世界就好。
為了一生幸福,請從內心美麗始。
-
來源:報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