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日本人也過端午節嗎?

2018061709:42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您知道,日本人也過端午節嗎?端午節在日语被稱作端午或是「たんご」,又稱「端午之節句(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或是「菖蒲之節句(菖蒲の節句、しょうぶのせっく)」,端午節從中國傳入日本後,沿襲部份中國端午節的習俗,在日本已有悠久的歷史,也發展出屬於日本的端午節文化。

由於端午乃是傳統上所認為的「惡日」, 五月不但天氣熱,而且氣候多雨潮濕,物品容易發霉,蚊蟲多且田間害蟲滋生,同時也常常受蠅患困擾,人們也容易中暑或生病,故諸事不吉,人們避免在這天嫁娶、建屋、搬家、造船等。

自飛鳥時代起,日本人到端午節就會繫上五彩絲(又稱續命縷、長命縷)藉以避邪驅病,除絲線外還會繫上菖蒲、時花等,這也是來自華夏文化端午節的習俗。至平安時代,宮中還會由天皇賜藥玉給臣下和用於宮廷,還有賜予各寺院。藥玉(類似香包)由續命縷演變而成,本來是一種以菖蒲、艾、雜花等為原料,再繫上續命縷的香囊,後來藥玉演變成一種球形純裝飾品,不再只是香囊。

日本端午節的應節食品主要有粽和柏餅。關西地區多於端午節吃粽子,而柏餅則多見於關東地區。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為「茅卷」(茅巻き,ちがやまき),和台灣常見三角形粽子或是方形的湖南粽子不一樣的是這類日本粽呈圓錐形,是端午祭祀的供品。最初用茅葉包裹,後來又出現以菰葉、菖蒲葉、竹葉、竹箬、蘆葦葉等包裹的粽子。「柏餅」則是一種以上新粉製成,內有餡料外包槲櫟葉的和菓子,有子孫昌盛且繫衍不絕的寓意。

端午代表的草藥植物「菖浦」,具強身抗病的意義,因此在這天傳統習俗裡要飲菖蒲酒和用菖蒲洗澡。到了鎌倉時代,又因為「菖浦」日語發音與「尚武」同音,端午節在地化開展成含有「尚武」觀念的節日,而不止是驅瘟避禍。人們插菖蒲的目的也由消極的避邪禳災演變為積極的斬妖除魔,把菖蒲視為斬除妖邪的刀劍。日本端午節習俗的發展到了室町至戰國時代,由於戰亂頻頻尚武風氣持續,也興起更多相關的端午習俗。例如:武士會在端午節時於家門前擺飾菖蒲與甲冑祈求武運昌隆,這類裝飾用冑後來發展成所謂「兜人形」(かぶとにんぎょう)的工藝,進而發展成菖蒲製成的武者人形,這也就是五月人形的來由。明治維新後,端午節逐漸演變成為男孩祈福的「兒童日」,要在屋內屋外擺設應景飾品。有男孩的家庭都會在端午節於家中陳設「五月人形」的屋內飾,在屋外要懸掛鯉魚旗,這是日本端午尚武之風的延續,藉由鯉魚健壯的意象,象徵著孩子健康勇敢。

就讓我們以特地為各位繪製文青風的日本端午節介紹,祝大家瑞午安康。

說道端午節,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最具代表性「划龍舟」以及「粽子」,傳說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才有了這個習俗,而日本的端午節又被稱作「菖蒲節」,不過他們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早期鎌倉帶,日本的端午節是「武士」的節日,家家戶戶也習慣掛上鯉魚旗,擺放盔甲、刀和武士人偶,希望男孩子能夠繼承尚武精神,到了日後則演變成「男童節」,盼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對於有新生男嬰的家庭來說,第一次端午節顯得格外重要,日本人家在這一天也會用菖蒲水洗澡,享受芳香的同時祈禱無病無痛、驅邪消災。

另外有別於肉粽,日本人在過端午時習慣吃的是用米粉或栗粉做成的「柏餅」及「日式甜粽」,不同地區的文化習俗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過節慶祝的同時,能夠了解不同的文化也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