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寧願用吵架表達憤怒,也不願意表達憤怒背後的受傷。因為表達受傷讓你有羞恥感,表達受傷就是在暴露自己的脆弱,你覺得一旦向對方敞開脆弱,就會被羞辱、被指責。而這恰好這也是你早年的孩童經驗。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你的感受是什麽,你是否是受傷的,從小到大,所有人只關心你做得對不對,不關心你內在的感受是什麼。』
生活中的最痛,其實不是來自於陌生人的巨大打擊,
而是來自身邊每日接觸的人的瑣碎傷害,
比如父母、伴侶等。
他們給你的挑剔、嫌棄、指責、否定、打擊、冷漠,
就像是例行的太陽一樣,每天都要有。
不是什麽大事,但這些小事就是會讓人很是受傷。
然而他們又會對你好,會給你錢花,會幫你做事,
會關心你照顧你,這就讓你產生了疑惑,
弄不清楚他們到底是愛你,還是傷害你。
然後讓你放棄不了,也靠近不了。
其實,當你沈浸在對方傷害了你的委屈裏的時候,
有一個真相你可能沒有思考過,
這個真相就是:
對於在乎你的人,雖然他傷害了你,
但是他可能並不知道他傷害了你。
即使你覺得傷害已經很明顯了,
但是他還是不知道他傷害了你。
即使他知道他傷害了你,
通常只是理性上“知道”你可能會受傷,
但感受上並體驗不到你的受傷,連結不到你的受傷。
這就是很多人受傷後的邏輯:
我的受傷,寫在臉上了,寫在表情裏了,
寫在語氣裏了,寫在爭吵裏了
我寫在了這麽多地方,你就應該知道我受傷了。
其實,即使你把受傷寫在天花板上,寫在天空上,
寫在彩虹裏,掛個匾幅在牆上,都沒有用。
即使你語言直接表達“你這麽說,我受傷了”,
他都不一定體驗到了你受傷。
更何況你用暗示的方式呢?
你吵架的時候,生氣的時候,
別人只會體驗到你很強硬,不會體驗到很受傷。
對方的潛意識邏輯就是:
你是強悍的,不會被傷害到的,那一刻,
他沒有意識去觀察你受傷了這個事實。
你不直接說自己的狀態,
希望通過別人觀察來理解你受傷了,
這就對他人提出了極高的敏感性的要求。
這是一個人需要主動、刻意、平和狀態下觀察,
才能做到的。
你覺得一個自己尚且處在情緒裏的人,
會主動、刻意去留意別人的情緒嗎?
一個人在自己的情緒裏的時候,
是無法對你敏感識別的。
生氣的人會光顧著自己生氣,
忘記了管對方是否因此受傷了。
直接表達自己的受傷,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他人一旦意識到對你的傷害,
他的傷害行為就極有可能降低、減少,
但不是不會一下子到全無,
他人一旦知道了怎麽傷害到的你,
理解了傷害是如何形成的,傷害也極有可能降低。
換位思考下就知道了:你攻擊過對方嗎?
你每次在挑剔、嫌棄、指責、否定、
打擊、冷漠他的時候,那一刻,你知道他受傷了嗎?
很多時候只顧著表達自己的委屈,
完全忘記了他可能會因此而受傷。
你可能完全不知道其實他沒那麽堅強。
假如你知道他受傷了,感受到了他的受傷。
你的話語,還會那麽堅定,那麽狠,那麽理直氣壯嗎?
你會不會因此變得有點收斂?
假如你理解了他的受傷,知道怎麽傷害到的了,
你的話語,會不會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我們總是自以為自己的感受是被他人知道的,
所以就該被他人照顧。
實際上這是嬰兒的全能自戀:
我怎麽了,媽媽就應該知道。
實際上你無論多麽明顯的表現你的受傷,
他人可能還是不知道,或者沒留意到,
或者不理解,或者沒感受到,
他沈浸在自己的表述裏,
沒有拿出多餘的精力來感受你怎麽了。
一旦他人理解並感受到了你的受傷,
傷害的動作就會降低了,哪怕是你在報復敵人,
你在感受到敵人的受傷以後,你在短暫的快感後,
也會生出失落和悲憫,你的恨也會有相應降低。
這是人的本能,如果我們體驗到了他人的受傷,
就是會自動有所收斂,前提是,體驗到。
因此在爭吵的時候
你需要表達,表達兩部分:
1.感受
告訴對方,你受傷了的感受。
而不是告訴他他錯了。
“我受傷了”和“你錯了”,
帶給別人對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你錯了”會讓對方陷入自我保護的防禦,
完全沒有多餘的精力顧及你。
2.原因
如果你單純只表達受傷,
對方容易感覺到你無理取鬧,不可理喻。
所以你需要告訴他你為什麽會受傷,
你基於他做的事情,你內在的聯想是什麽。
但你會發現這對你來說可能有點難,
有時候你寧願用吵架表達憤怒,
也不願意表達憤怒背後的受傷。
因為表達受傷有羞恥感,
表達受傷,就是在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困難的,
他們不願意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活動告訴對方,
不願意讓對方了解真實的自己。
會覺得一旦向對方敞開脆弱,
就會被羞辱、被指責、被利用。
而這恰好這也是你早年的孩童經驗。
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你怎麽了,
你的感受是什麽,你是否是受傷的,從小到大,
所有人只關心你做得對不對,
不關心你怎麽了。
長大後,你也習慣性地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更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懶。
主動表達自己,還得思考自己我怎麽了,
我的真實感受是什麽,其次還得思考,
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受,再次還要思考,
我該怎麽表達,能更好地讓對方聽到,並且理解,明白。
但是陷入空泛幻想就很簡單了:
自己不學習梳理自己的想法,
期待對方就該知道自己怎麽了。
去思考我想要什麽多累,
直接說我不想要什麽就簡單多了。
可是溝通是要有耐心的,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
誰也沒有義務自動了解你。
最後,有話直說也可能無法被理解,
也避免不了被傷害,因為直接表達感受的目的,
本來就是減少傷害的可能性,而非絕對。
表達的同時,就要接受『不被接受』的可能。
可是你已經學習到如何『表達感受』
如果對方是在意你的,
就會在理解了後修正溝通交流的方式。
文字:叢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