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的危機與因應--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3070820:26

12年國教的危機與因應 (書+DVD贈品套組)

  • 主演:莊淇銘
  • 發行日期:2013 年 01 月 30 日

※ 本書特別加贈:
1片巴菲特投資理財智慧1~9課DVD(價值330元)

》》》看更多 巴菲特神秘俱樂部 3DVD 內容簡介

家長 學生 教師 的因應對策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未來學教授 莊淇銘 著


~能掌握未來的人,才有未來~
我們的下一代將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就看我們這一代現在在做什麼?


全國500萬家長、教師、學生您一定要了解...
知識越多,因應越多→問題越少,擔心越少

巴菲特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
投資大師巴菲特用他的親身經驗傳授理財智慧,
不僅可當作父母教育孩子的教材,
也傳遞了他對下一代的擔心與關心!



【章節目錄】

第壹章 錯誤的改革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1-1教改,教改,教育部長一直在改
1-2 廣設大學
1-3 師資培育多元
1-4 建構式數學之推動
1-5 重高教、輕技職、廢五專
1-6 新公民運動

第貳章 12年國教的目標與矛盾
2-1要改革什麼?
2-2 12年國教的七大目標

第參章 C版12年國教的危機與十大缺失
3-1 C版12年國教方案
3-2 C版12年國教十大問題

第肆章 政府對12年國教的因應
4-1早就在實施12年國教了(B版)
4-2推動A版12年國教

第伍章 學校對12年國教的因應
5-1學校的因應
5-2老師的因應

第陸章 家庭對12年國教的因應
6-1不競爭、怕壓力成為啃老族-降低國家競爭力
6-2家長的因應
6-3學生的因應
第柒章 結語


【關於作者】
1956年6月24日生,台灣作家、教育工作者。1980年在台灣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取得學士學位,進入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服預備軍官役。退伍後,198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電腦碩士學位,1988年在路易西安納州立大學取得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回台後在淡江大學擔任副教授,1998年升任正教授。

曾任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協會理事長、台北縣政府顧問、開南管理學院(現在的開南大學)和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的教授兼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經營研究所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著有《資訊法規》、《學習創造了奇蹟》、《1小時學會五十音》、《1小時學會片假名》、《神奇的語言學習法》、《超倍速學習》、《引爆創意與記憶》、《就是要你學會創意》、《就是要你好口才》、《生命與生死》、《男與女的恩怨情仇》、《生涯規劃》、《我家小孩變聰明》(合著)、《未來學能教你的事》、《「學習」已經落伍了!》、《1小時學會22×22乘法表 - 數學好好玩!》(合著)、《1小時學會韓語發音-一天學會66句韓語》、《知識不是力量-培養思考力》、《驚豔臺灣:生態大國的未來願景》、《章魚工作成功術》。



【精采試讀】
12年國教的危機與因應 序

本來未曾想過要寫本書,會提筆為文是因為,在一次次的親職演講中,看到了家長徬徨焦慮的眼神。為什麼政府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不能理性的跟人民對話,聽聽真正的各種聲音,然後再下決策呢?為什麼都是下了決策,再找理由呢?下決策的人走了,傷害卻留給人民與社會。像是廢技職的五專、將大專技職校院變成一般大學的教育思維、建構式數學亦是。

本書不僅提出12年國教的缺失,更提出因應方案。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到政府都有因應之道。更重要的,希望成為一個公民運動的種子,讓教育改革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到政府,由下而上的成為公民運動。而不是,少數人關起門來就決定了國家百年大計的未來。尤其,看到了李家同教授、漢寶德教授、楊景堯教授為文指出貿然實施12年國教的缺失。更有多位教授組成「反12年國教聯盟」。台北之音主持人周玉蔻一知道我要出本書就立刻聯絡我進行專訪,在一次企業聚會中,企業界中的沈勇偉、張淑芬伉儷聽完我的話後,當下立即表示要買五百本書來贈送朋友一同來響應。讓我覺得「德不孤,必有鄰」。

當決定要寫此書時,有朋友開玩笑的問:「不是已經確定要實施了嗎?寫此書有用嗎?再說,你也可以退休了,小孩也讀研究所了,12年國教又不會影響到你,幹嘛那麼出力?」我認真的回應他:「盡一分公民的責任。況且,如果引起社會的共鳴,12國教當然可以調整。記得油電雙漲本來不是一次要漲足嗎?後來不是調整了嗎? 」

12年國教當中最重要問題-就是國家競爭力會衰退。監察院糾正行政院並指出,台灣經濟發展曾被譽為奇蹟,技職教育培育人才是幕後功臣。但在推動教改後,國內技職教育已逐漸流失原有特色與優勢,造成產業界缺乏技術人才。產業競爭力因而衰退,台灣大學也造成大學畢業生22K的現象。許多在校教學的老師相當憂心,因為12年國教會造成學生素質下滑,肯定會影響國家競爭力,必然幾K不幾K的問題日益嚴重。許多人聽我說完12年國教的諸多危機後,都表示要加入公民教育運動的行列。因為,我們國民所得在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改將教育改得無法培養企業所需人才。不是學非所用,就是學用不符。12年國教再推下去,情況將更惡劣。其次,會讓弱勢學生更弱勢,社會階層流通停滯不前,絕非國家之福。歡迎大家加入此一運動,因為不要讓下一代受傷害,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第一章 錯誤的改革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第一節 教改,教改,教育部長一直在改。

任何政府施政,都會推出改革的政策。然而,政策的決定必需深思熟慮,且讓實際推動政策的人士參與。否則,匆促決定一個不周延的政策貿然推動,那就會應了那句「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台灣這短短十五年換了七個教育部長,馬總統任內五年則已換了三個部長。所以,在討論教改時,經常聽到嬉笑批判:教改,教改,教育部長一直在改。「教育是百年大計」這句話大家都朗朗上口。但是,部長換來換去,政策朝三暮四,簡直將「百年大計,當成兒戲」。

不要說錯綜複雜的教育政策,需要前瞻且周延的制定。就以貨幣政策來看,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的訂定,當然要深思熟慮且能隨時因應國際的貨幣變動。中央銀行總裁為什麼做那麼久? 因為政策明確並因應國際貨幣變動良好,被譽為9A總裁。試問,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會比貨幣政策來得不重要,不複雜嗎? 也因此,任何國家要進行教育改革時,一定會謹慎的規劃並深入的分析,再加上某種程度的實驗,才敢推動。要不然,改革錯誤,越改越糟,國家根基危矣!

「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這是法國大革命時的政治家羅蘭夫人被送上斷頭台時,留下的名言。她被控為保皇派的同情者並被不公正地判處死刑。在看到了一些報上的投書直稱,教育改革是對的,所以,應該勇敢的改革。說真的,為什麼改革就是對的?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當初不也是高喊中國大改革!結果呢? 歷史上高舉變法改革的政策多如牛毛,但是,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改革會產生好的效果,我們當然不反對改革。我們反對以改革之名包裝,卻造成破壞之實的錯誤政策。在此提醒社會「改革,改革,多少錯誤政策,假汝之名以行」。以下幾節將舉幾個錯誤教改政策,造成傷害的例子。


第二節 廣設大學

當年廣設大學喊得漫天價響,致使教育部大開設立大學方便之門。由於教授「未來學」,早已從出生率降低看出未來,台灣所需大學數量不會超過八十所。多次呼籲政府不宜通過開設大學。因為,未來將是無數的經費、土地及人力資源的浪費。

我預測,民國一○○年教育部宣布,目前國內大學生一年有三十二萬人,教育部統計,未來幾年還可以維持三十萬人。不過,到了民國一○五年,該年會少六萬人;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左右,大概就只剩下約二十萬人。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專院校倒閉,也就是六十所左右。一所大學就算平均有兩百個教職員好了。十年後,會看到一萬多個流浪教授及職員在台灣街頭。這是何等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更不用說大學的儀器設備及建築物的浪費了。還有,依賴大學生存的商圈及學生住宅將成空城。這是早就可以預見到的問題,只是,為什麼會有這麼錯誤的政策呢?


民國八十五年,李遠哲擔任教改會召集人,制訂教改政策。教改諮議報告書中,對教育做出大幅鬆綁的建議。其中高教部分的鬆綁明文主張「廣設大學」。政策促成了後來學校不斷改制升格及大學不斷增設。其次,陳水扁在二○○四年競選連任期間,大開選舉支票表示「全台各縣市都要有大學,這是政府回應民意」。短短十多年間,我國大學數量由七十八所增至一百七十二所,大學生數量也從三十多萬人成長到百餘萬人。現在,要各大學有退場關閉的準備,造成上萬人失業及無數資源的浪費,這是教改政策錯誤造成傷害的例子之一。


第三節 師資培育多元

政府於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公佈施行「師資培育法」。讓師資培育從一元、計畫制的師範教育,邁向多元、儲備制的師資培育。其立法精神是以個人自費為主、甄選制的師資培育。取代原本政府公費、分發制的師資培育。

師資多元本是美事一樁。但,未考量少子化的趨勢。少了配套,那就是師資總量管制。從各年度的出生率就可推估出總班級數,再從總班級數推估老師的需求數量。由此為根據,即可進行某種程度的師資培育總量管制。尤其,教師的培育,有別於其他大學科系,需要更多的教學資源。

培養過多教師的結果是造成數萬流浪教師,也增加了失業率。這些流浪教師如果就讀其他科系,可能是一流的程式設計師、一流的大廚,也能是一流的金融人才等。然而,因為政府施政欠缺考量變成失業一族。既是國家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人力資源的浪費。每次聽到一個學校招考三五個老師,動則三五百個老師來應考,聞之為之心酸。這是錯誤教改政策造成傷害的例子之二。


第四節 建構式數學之推動

國小建構式數學造成學生計算能力下降,過去國小三年級學生就會背的九九乘法,現在即使是六年級學生,還不見得會背得全。造成家長著急、老師無奈,最苦的是被當成白老鼠的孩子。建構式數學的推動雖然引進新數學觀念,但移植到臺灣後與台灣的學習環境格格不入。再加上推動過程過於僵化,因而問題連連。
建構式數學最被詬病的是計算過程「化簡為繁」。建構式數學教法非常繁瑣,簡單的乘法經過建構過程,變成加法的引伸。因此,原本可能兩個步驟就能完成的計算,採用建構式數學計算,就可能需要十個步驟才能完成。如此一來,將大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因為「太繁了」。推動建構試數學的結果,造成學生計算能力降低,理解力也沒增加。不少家長向學校反映,小孩子越學越沒興趣,反而數學能力越來越差。

建構式數學的另一個問題是,小學生升到國一後的數學能力銜接問題。學建構式數學的學生,首度上到國中一年級那一年,很多老師反應他們的數學程度,實在「太差了」,只得進行補救教學。曾有學校國一數學科的段考成績,全校平均才五十多分,令學校憂心不已。教育部當初推動的沸沸揚揚的建構式數學,其結果是,教育部召集各縣市教育代表,舉辦過兩次大型研討會。而後,發過三次正式公文到全國各國小,告訴小學老師不要以建構式教學為唯一教學方法。

建構式數學招致眾多批評,甚至失敗的下場,早就可以預料。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後,建構式數學教法就乏人問津。美國教育有成功,但也有失敗的地方。美國推動新數學多年後,亦宣佈承認新數學教育失敗。結果,我們去學了他們部份的數學教育,拿來全面推動,造成了學生數學能力下滑。這又是另一個教改失敗,受害的是學生的數學程度的另一個例子。在此要特別提出的是,建構式數學因「化簡為繁」導致失敗。12年國教的入學方式不正就是「化簡為繁」?


第五節 重高教、輕技職、廢五專

教育部曾不只一次強調不會廢除專科、二技學制,並強調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重視實務及畢業後就業能力強的五專,成為國中畢業生升學進路的新寵。比如,外語科、醫事技術科、財務金融科、資訊管理科等科系,每年招生幾乎都接近爆滿。這些科系的學生,畢業後,可取得護士、物理治療師、醫檢師、放射師、美容、美髮、財金、資訊等專業證照,而在職場一展長才。在青年失業率偏高的情況下,出路好且教學多元的五專,反而是當前招生狀況最穩定的學制。結果呢? 許多一流的五專,如台北工專、明治工專及高雄工專都曾是培育台灣一流技術人才的機構,都因為教改成為科大後,將五專部廢除了。

原本技職就是高職、四技及五專、二技兩個體系。其一,選擇高職畢業就業,或是繼續就讀四技,也可以就業一段時間後,想進修再讀四技。其二,讀五專畢業就業,或繼續讀二技。這個多樣化的技職教育體系,訓練出不同層級的人才,可以更有彈性的進入各種企業,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將不少五專二技廢掉,等於廢掉一半的體系,減少了人才培育的多樣性。

此外,將一般大學的評鑑標準加諸到技職大專校院,造成技職體系的質變。重視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的比例,造成原本在五專中的優秀技職講師,因為沒有升等而必需離職。另外,著重發表論文的篇數,及教師升等以發表論文數量為主要考量,使得技職體系朝高教體質傾斜,「重論文、輕技術」。舉例,如果培養國技競賽體育選手的學校是「重論文、輕技能」,那這個學校能培養出來具備優異體育技能的學生,將比「重技能、輕論文」的學校差。再舉一例,如果培養餐飲人才的餐飲學校是「重論文、輕技術」,那將比「重技術、輕論文」的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差一大截。

連監察院都因為此政策影響國家產業競爭力,而提出糾正。以下是監察院對行政院糾正,「行政院應盡速改革,這才是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真改革。」監察院指出,我國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二十多年來,高職、高中生人數比例由7:3降至5:5。再加上,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讓中級實用技術人力流失,要求儘速檢討。否則,對國內產業發展極為不利。

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認為,我國技職教育未結合產業發展人力需求,也未跨部會統合落實證照法制化。因此,包括經建會、經濟部、勞委會及教育部都有怠失,是以通過糾正行政院。監察院指出,台灣經濟發展曾被譽為奇蹟,技職教育培育人才是幕後功臣。但在推動教改後,國內技職教育已逐漸流失原有特色與優勢。由於教改,讓高等技職教育連年擴張,導致原本頗具特色的五專、三專、二專逐漸成為歷史,國內中級實用技術人力流失。如此一來,將會導致我國產業製造力下滑,國家經濟競爭力降低。這就是「錯誤的教改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的另一個例子。

第六節 新公民運動

以上的錯誤教改政策,造成教育資源及人才培育的扭曲與巨大浪費,也讓台灣的製造業競爭力下降,這些苦果嚐的還不夠嗎? 我們還不警惕錯誤的教改政策造成的傷害嗎? 12年國教若要實施,將會比上述的錯誤教改政策,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也是在序中提到寫本書是要進行公民運動的原因。

請問,為什麼這麼重大的決策,是由少數人來主導? 再者,民主國家的人民不是頭家嗎? 為什麼這些主導的人,在做了錯誤的政策後,毫無責任,屁股拍拍就走了。慘痛的代價卻由頭家們來承擔! 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數的頭家接受了這種錯誤的領導方式及不負責任的決策過程。這次的12年國教是一個機會,讓決策者反思,是否在進行決策前,應該與公民深入對話,且是沒有預定立場的對話。 其次,整個決策的制定應該將學校的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等納入。因為,政策的執行及受影響最大的是這些人。

很高興的,許多媒體開始在關注此議題。世界電視台,蔡詩萍主持的《2100用心看世界》,邀請了新北市王淑惠市議員、全國教師工會副理事長吳忠泰副理事長及我,共同討論12年國教的問題。王淑惠議員說:「新北市議會教育委員會討論時,認為12年國教很難執行,應先暫緩推動,因為目前的升學方式並無多大問題。」吳忠泰副理事長則表示,他被家長問到12國教的實施內涵時,只能很抱歉的回說,他也不清楚,很多方案內容也是看到報紙才知道。不過,他現在已很清楚12年國教的方案,在討論時,我們有一個共識,任何重大政策的實施,人民應該站出來跟政府對話,而不是只是乖乖聽話 ! 吳副理事長說:「為了不要貿然實施12年國教,大家應該上街頭抗爭,表達人民的聲音。」

爾後,周玉寇得知我要出本書時,邀請我上台北之音的《寇寇早餐》節目,與教育部陳益興次長,在線上對話,討論了一個鐘頭。政府越願意傾聽人民的聲音,越能推動正確的政策。現在,除了媒體,各級學校都在邀約我去演講「12年國教」的議題。許多家長及老師聽完我的演講後都強烈表示,教育部應修正其12年國教的版本。如果藉由12年國教的討論與省思,進行新公民運動,那對台灣社會無疑是好事一樁。

新公民運動可以推動:
1.展現人民的力量,讓決策者尊重民意。
2.改變落伍的思維,如輕技職、重高教。
3.正面積極的革新,加速錯誤制度改革。

有朋友說:「沒錯!該推動。」當初油電雙漲,說要一次漲足,還美其名是「轉大人」。後來,在巨大的民意壓力下,不得不改成「三階段」。現在,第一階段實施了,還不敢談第二及第三階段。於是,我當下告訴他:「國營企業的績效獎金,被朝野立委聯手刪減,也是另一個例子,這就是人民的力量。」歡迎加入新公民運動的行列。至於如何參與及推動,將在未來幾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