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管理的破窗效應
一九六九年,美國舊金山有一項實驗,
主持人將一輛車子停在街頭,
再暗中觀察車子的「命運」,⋯⋯
第一週過去了,車子沒有遭人破壞,
第二週,主持人故意將其中一個窗戶打破,
結果,不到4個小時,車子被偷得只剩下輪胎。
一九八二年,
Wilson & Kelling在《警察與社區安全──破窗》
中首次使用破窗的字眼,認為低層次的犯罪,
譬如行為不檢、擾亂公共秩序……等等,
有如社會的一片破窗,剛剛發生時,
如果治安單位不加聞問,整個社會無人關心,
很快就會引來更多、更重的犯罪現象,
接下來,可能導致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這就是後來很受警政機關重視的「破窗理論」。
破窗現象原來是社會現象惡化的「引爆點」。
一面牆,如果出現塗鴉,一段時間没有清理,無人關心,
很快的整面牆就會被塗得不忍卒睹。
一個原本乾淨的街角,一旦出現垃圾,
一段時間没有清理,很快的,就會被一大堆垃圾所佔領。
一個公司,如果出現一些偏差行為,
一段時間没有人聞問,没人加以導正,
很快的就會引發更多、更嚴重的偏差,
例如:有人上班買菜放到單位的冰箱,
或有人把紙張、原子筆帶回家私用,卻無人制止、導正,
很快地,就不斷有人仿效,造成更嚴重的管理死結。
因此,有效的管理,不容許破窗現象發生,
也不可以有破窗的效應引爆。
進一步說,一個組織一開始就必須建立正確的組織文化,
表現正確的組織行為,公司才不容易出軌。
反之,一個組織一旦有了破窗現象,
管理者就要當機立斷,立刻處理、消除,不可任其擴大惡化。
紐約市在八○年代,治安太差,地下鐵充斥可怕的塗鴉,
乘客會無緣無故被推下鐵軌,
整個都市無日不殺、無日不搶,成為全美暴力之都,
環境壞到令人忍無可忍的地步,59%市民想遷居他處,
紐約市變成一個腐爛的「大蘋果」。
例如一九八九年全市謀殺共一千九百零五件,
一九九○年升到兩千兩百四十五件。
尤其竊案不斷,許多車子都懸掛小旗子「車內無音響」,
後來的市長朱利安尼認為這簡直是向社會下流階層妥協,
向竊賊哀求,這實在是典型的破窗效應的惡化。
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朱利安尼接任市長。
他深知破窗效應的可怕,
因此,將市政重點集中在一些芝麻小事的處理上,
諸如勒索、街頭塗鴉、坐霸王車等。
市府先把地下鐵車廂洗乾淨,
將不買車票的人用手銬銬住示眾,
以公開宣示整頓的決心。
有趣的是,七個逃票人中有一位是通緝犯,
因此,抓逃票同時,也抓到罪犯,這一招非常有效,
情況立刻大為改觀,
也證實人們果真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所犯罪。
從小地方著手,的確能阻止重大犯罪。
因此,一九九四年他就任當年的謀殺案比前一年少了兩成,
到任內最後一年的二○○一年,
全市只剩六百四十二件,八年內謀殺案減少67%。
因此,一個組織的管理,就是不容許小過不斷,
因為小過不改就容易引來大過,小過也會累積成大過,
在管理上值得重視。
二○○一年有名的安隆公司發生醜聞案,
其實先前有位公司副總裁提出備忘錄警告,
只是未受重視,終於釀成大禍。
總之,組織的經營管理,在於破窗效應的防止。
即時、有效的處理破窗,是防止、杜絕腐化的基礎,
有了這樣的基本防護,
組織才會有向上提升、正向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本文摘錄自:《鮮活人生:小故事,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