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杯子,當我們在生活裡面遇到各式各樣的事情,產生不同情緒,這些情緒就是不同種類的水,落在杯子裡面。當然快樂、興奮的時候,我們常常立即就從杯子裡面倒出來,有的人大笑、有的人抿嘴笑、有的人沒反應,要留到沒有人的地方才能好好笑,即使有些人會克制,但也不會覺得表達這些正向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然而要是產生負面情緒,譬如說悲傷、憤怒或者嫉妒,我們經常就會隱忍,不去表達,因為害怕這樣的情緒會傷害別人,或者沒有辦法被別人接受,於是,這些負面的水就留在心中那個杯子裡面。 在遭遇失落的時候會悲傷,失落的事件越重要,相對地悲傷就會越多,可是這中間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即使兩個人有同等重要的失落事件發生,產生悲傷的水也不見得一樣,有些人多,有些人少。
有時候悲傷的家屬自問,明明失去了一個對自己很重要的人,可是為什麼哭的沒有其他人多,甚至事情發生的當下,一滴眼淚也沒有,這是因為每個人要把杯子裡面的悲傷倒出來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會一次整個倒出來;有的會一點一滴倒出來;也有些會分段分次地倒;有的甚至結冰了,要等到融化之後才倒的出來。 而這些悲傷要是沒⋯⋯有機會發洩,它並不會消失不見,而是繼續留在杯子裡,有些人選擇把杯子擺在比較看不到的角落上,讓自己忘記裡面盛著一些需要倒出來的水,杯子要是還有容量,盛著這些沒有發洩出來的情緒只會讓人覺得沈重,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可是一旦杯子裡的水越來越多,到了快要滿出來,就是人要面臨崩潰,可能無法再承受,而會做出一些傻事的時候。 即使積存的水沒有滿出來,水放久了也會變質、發臭,有一次和院裡的精神科醫師聊起家屬的狀況,他有感而發地分享,有不少身心症的病人,歸咎起原因都是小時候的悲傷沒有妥善的處理,我就想到杯子裡的水。
有一次和家屬分享對悲傷的想法,她覺得在她心裡面的不是杯子,而是馬桶,即使把馬桶裡面的水拉掉,它還是馬上再冒出來,我坐在她旁邊,看著她掉眼淚,先生得癌症已經三年多,放射線、化學治療從沒有間斷過,可是疾病還是越來越嚴重,每一次告訴她病情惡化的消息,就是不住地掉眼淚,因為先生一直是她的天空,她在天空下逍遙自在,她無法想像哪一天天空塌了,該如何繼續活下去。
我也曾經帶領義工朋友關心悲傷家屬,即使做了許多事前的演練,玲玲在打了第一通電話之後,仍然沮喪地來找我,因為家屬從電話接通,聽到是醫院的病房義工打電話來就開始哭,一直到掛電話都沒有停止,玲玲深怕傷害了家屬,望著垂頭喪氣的她「難道不哭,家屬的悲傷就不在嗎?」我柔聲地問。
負面情緒的確讓人覺得害怕,可是更可怕的是那個害怕本身,我們的文化壓抑我們去面對和處理負面情緒,譬如說哭是羞羞臉、生氣是個壞小孩等等,然而不面對和不處理並不代表這些負面情緒不存在,學習去觀照心中的那個杯子,覺察裡面有多少的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把水倒掉,這樣才是處理悲傷比較好的方法。
本文摘自蓮花基金會「生命的執著」劉乃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