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動起來】

2018103023:38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
【讓生命動起來】

有人說,時間是最公平的。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同樣的時間,為什麼有的人過得很充實,有的人卻渾渾噩噩的虛度一生呢?這當中就在於懂不懂得自我充實。如何自我充實。


第一、生活佛法化

一般人的生活裡無非是金錢、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裡翻滾。生活佛法化就是除了金錢、感情以外,在生活裡要增加一些慈悲、結緣、惜福的觀念,甚至於明理、忍耐的佛法。所以在生活裡有了佛法,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結緣,比擁有金錢、愛情更為充實。

第二、信仰正覺化

人都有信仰,信仰主義、聖賢、宗教,但是信仰最要緊的是要正覺化。所謂正覺,就是要有正知、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精進、正命、正智慧。也就是說我們的知識要正當;見解要正當;思想要正當,信仰要正當,語言要正當;所從事的行業要正當;朝正確的方向去努力;要有正確的活命方法;要有真正的智慧。

第三、處事平和化

做人處事是一門大學問,尤其在這門學問中,最重要的是做人處子要和平。所以有首偈語說:“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尤其是在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尊敬,對自已要嚴格。所謂:“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我們希望人家怎樣待我們,就要先怎樣待人。

第四、修持日常化

人總要有一點端正身心的修持,而且要能持之以恆,要恒常發心,並且要日常化,所謂平常心是道。在平常的生活裡,自己要有所作為,要有恒心毅力,這樣子就能充實人生。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戶外和大自然

除了充實人生以外,還要美化人生。我們常說要美化家庭、美化環境、美化社會,要美化這個、美化那個,其實最要緊的是美化自己,美化每一個人的心;美化我們的人生。如何美化人生呢?

第一、美化語言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粱。我們每天所說的話,如何讓人感覺簡潔明瞭,讓人生起歡喜。尤其要發人深省,增加人的道德,增加人的知識,這就是語言的美化。有的人口中盡說些不好聽的話,甚至說髒話罵人,這就象廁所、糞桶一樣,污穢不堪。因此,美化了口舌,語言就能清淨,所以語言的美化很重要。

第二、美化面容

有首偈語說:“面上無嗔是供養”,我們給人一個笑容,這也是一種佈施。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廣受信徒的尊敬供養?這是因為他能慈眼視眾生,他能給人歡喜。世間最美的就是笑容,我們都希望看到別人給我們笑容,同樣的,我們也要多給別人笑容,所以要時時以微笑來美化面容。

第三、美化行為

現在社會上流行進修美姿、美儀、禮儀等課程。這是為了培養自己走路,乃至行儀舉止的優美姿勢,就像演藝人員,他們在舞臺上的各種動作也都要講究美感。除肢體動作的美感以外,更要美化自己的行為,所謂美化行為就是不亂殺生,不竊盜、不邪淫,不欺騙,不洶酒,這就是美化行為。

第四、美化心理

佛教宣導的“心靈淨化運動”,就是要美化心靈,要點亮我們心靈的燈光,清除我們心靈上的諸如自私、偏執、貪婪、嫉妒、憤怒、惱恨、怨責、刻薄、挖苦、諷刺、譏笑、冷漠、驕傲、狂妄、蔑視、輕視、狹隘、……等污垢,建設我們心靈的真善美淨土。所謂“心靜則國土靜”,心理能夠淨化,世界自然就能美化,呈現一片清淨、祥和的氣氛。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天空、雲、樹、戶外和大自然

每到過年的時候,經常看到一般人家門口貼著一副春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春滿乾坤”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用什麼來圓滿自己呢?圓滿人生的方法我認為有四點:

第一、滿口的好話

人與人來往相處,必須靠語言來溝通。假如我們每天見到人都能滿口的好話,經常把“你好”、“你早”、“謝謝你”、“對不起”“你慢走”“歡迎你再來”等文明禮貌用語掛在嘴邊,必能獲得許多的友誼。所以,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夠“相逢說好話”,必能和諧無紛爭。民國高僧印光大師教導我們:“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每個人都要養成不打妄語、不說惡語粗話、不論人是非、不花言巧語的好習慣,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第二、滿手的好事

每個人天生有一雙手,手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手是給我們做好事用的。比方說:我是個讀書人,我把書讀好、把字寫好;我是個音樂家,我把琴彈好;我是個畫家,我把畫畫好;我是個家庭主婦,我把菜煮好;我是個公務員,我把事辦好;我是個企業家,就要把企業經營好。能夠做好本分的事而有益於大眾,這就是好事。千萬不要像強盜小偷,把手用來為非作歹;不要像制毒、販毒、造假、屠夫一樣,最後才來感歎自己“滿手的血腥”,徒然後悔莫及。所以我們要滿手的好事,才能圓滿人生。

第三、滿面的微笑

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微笑。一個微笑,比什麼色彩都要好看,如果人和人見面,都能臉帶微笑,這個世界必然多姿多彩,必能令人時時感覺到沐浴在春風裡。

第四、滿心的歡喜

世界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不是名位,而是滿心的歡喜。不僅自己內心有無限的歡喜,還能把歡喜散播給別人,能夠讓歡喜佈滿人間,這才是圓滿的人生。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如何讓自已活得自由自在,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有錢有勢、有名有位,乃至兒孫滿堂,但是卻活得不自在,這樣的人生沒有幸福可言。人生要活得自在,才會幸福。觀世音菩薩有一個名號叫觀自在。因為他能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所以,那麼如何才能自由自在呢?我有四點意見貢獻給大家:

第一、學習吃虧

吃虧就是討便宜,現在的人什麼都吃,就是不肯吃虧。一個人如果肯吃虧的話,別人必然樂於跟他在一起;如果處處都想占別人的便宜,即使再好的朋友也會遠離,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吃虧。

第二、換位思考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心裡起了煩惱,或者是看哪個人不順眼,這時不妨把人我立場對調一下,來個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如果他是我,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了。所以經常換位思考,就經常能心平氣和、自由自在。

第三、當然如此

假如你吃虧了、受苦了、受委曲了、受欺負了、受難了,要把它想成是當然的。事實上做事、做人本來就很難,又何必不平、不滿呢?凡事想當然爾,就不會有怨怪別人的心,沒有責怪、怨天尤人的心,這時就會自在了。

第四、享有就好

在這個世間上,我們不可能樣樣東西都擁有,但是我們可以有“享有”的心。譬如:雖然是別人家的房子,但我們也可以在他的走廊裡避雨;別人買了電視機,也可以一起沾光觀賞;公園是大眾的,我散步就好了。如果能以“享有”代替“擁有”,你就是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