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對自己、對他人保持慈悲的互動關係,第一步就是試著體諒。

2019031622:42

圖像裡可能有花、植物和大自然

想要對自己、對他人保持慈悲的互動關係,第一步就是試著體諒。

瞭解自己或理解所愛的人,會改變你的感受與態度。

例如,尚恩有個晚上大吃的習慣。有天,他的工作特別勞累,一直到天黑才有空休息。他知道自己隔天還得忙一整天,因為下一個工作還等著他處理。

他開車回家時,必須留心溫度計的刻度,因為他的車子常常過熱,但他一直沒錢修理。他覺得筋疲力盡又焦慮,而且沮喪極了,很想停車去一趟雜貨站,買些堅果、玉米片和沾醬,當作晚餐前的零嘴。

他想像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電視前的扶手椅,抱著零食大吃一頓,立刻覺得心情輕鬆起來。但是,心中的批判者跳出來大罵他老是吃一大堆垃圾食物。此時,尚恩不像以往一樣默默承擔批判者的攻擊,而是自問為什麼想到食物就能讓他心情變好,接著靈光一現,明白自己是靠食物發洩一整天累積的壓力和不滿。吃零食的時候,他會放鬆心情,獲得慰藉。

這個突然閃過的想法,就是尚恩邁向對自己慈悲的第一步。他體會到吃太多的習慣源自難以承受的生活壓力,不代表他是個貪吃的人,也不代表他很軟弱。

有時,我們很難像這樣突然理解自己,得努力不懈地挖掘,找出問題核心。不過,既然你決定閱讀本書,就代表你渴望改變,想要一步步踏上理解自己的道路。

瞭解問題的核心,並不代表得找出解決辦法。理解只是讓我們明白內心的運作方式,瞭解自己在特定情況下會有什麼反應,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當我們理解自己,就知道自己為什麼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至於體諒別人,得先停止傾聽自己心裡的碎念,轉而傾聽對方。假如母親去看醫生,回來時跟你說個不停,你不該在心中想:「真是囉嗦!她怎麼一直說個沒完?」

反之,如果你傾聽她的話語,聽她敘述看醫生的過程,詢問她有哪些症狀、要做哪些檢查,溫和地探問她的感受,你會漸漸明白,母親並不是在抱怨護士或櫃台小姐,而是在擔心自己不斷老去,恐懼死亡的逼近。當你理解她的心情,你就能夠關懷她,不至於像平常一樣表現出不耐煩;當你能夠安慰她、體諒她,你的心情也會變好。

--《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