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靈性旅程時,我們會了解自己所做的

2017052009:31






~ 「開始靈性旅程時,我們會了解自己所做的,
其實大部分是在尋找愛與被愛。」

創立日本曹洞宗的道元禪師說:“開悟就是與萬物親密。”
我們呼吸的空氣、吹過四周的風、行走其上的土地、⋯⋯
周遭的其他生命、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
就是我們沈睡和覺醒的地方。

開始靈性旅程時,我們會了解自己所做的,
其實大部分是在尋找愛與被愛,親密的開悟或許就是愛,
但愛是神秘的,它是我們能做的某種事嗎?

愛是神秘的,我們不知道愛是什麽,
但它出現時,我們會知道,
如果要尋找愛,就必須詢問哪裏可以找到愛,
它就在此刻此地,過去的愛已是記憶,未來的愛只是幻想,
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愛,找到親密和覺醒,就是現在。

當我們活在過去和未來的思緒中,
每件事都會顯得疏離、匆忙、不滿足。
唯一能讓我真正去愛一棵樹、天空、孩子或情人的地方,
就在此時此地,只有在永恒當下的親密中,
我們才能覺醒,這種親密使我們彼此聯結,
讓我們有歸屬感,在其中體驗到愛。
藉此,我們超越了孤立,緊縮、有限的自我感。

覺醒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
如佛教經典所說:“覺醒不是什麽新發現的事,它一直存在。
不需要尋找或追隨別人的勸告,
而是要學習傾聽此時此地自己內在的聲音,
你的身心都會變得清明,了解萬物合一。
不要因為這些教導很簡單,就懷疑其可能性。

各種偉大的靈性傳統用許多方式描述覺醒和愛,
有的將愛的表達當成開悟的行動,有的說開悟是靜默,
而愛是由衷的了解,
有的說覺醒就是在各種有形領域中的自由,
而且超越所有形式。

佛家的開悟稱為解脫,意指心不會被卷入貪婪、怨恨和無知,
而能自然閃耀光芒。心不受這些力量束縛時,
就有真正的親密與愛,在萬物之間就有覺醒。

愛能碰觸和容納萬物,而自由和無畏能進入每一個領域。
所以,我們不需要脫離生活,而是安住於生活的核心,
就能與萬物親密。

以全心注意的覺察力活在當下,本身就是深刻親密的行動。

人生的每一個行動都有這種可能性,
包括呼吸的奧秘、身體的碰觸、別人的動作和聲音。
這種簡單的同在是靈性修行的起點,也是頂點。

親密的能力建立在深入的尊重之上,
允許事物如實呈現自身、被人發現。
親密可能起於任何時刻,這是臣服的行動,
是無所不容的禮物我們學習與自己保持聯結並尊重別人時,
這種親密會逐漸增長。

親密的學習並非易事,在分裂的文化背景下成長,
身上帶著創傷和渴望,實在很難活在當下,很難彼此尊重。

就像禪修時留意呼吸的氣息,或是經行時注意每一個步伐,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
才能放下恐懼和使我們彼此遠離的狀況。

這些障礙和恐懼、過去傷痛的回憶,
會在我們彼此靠近,接近當下的奧秘時出現,
我們常感到猶疑躊躇,想要退縮,
但這也是可以用親密的注意來碰觸的議題。
然後,在某一刻可以放下自我,開放地留在此地,
覺醒而活在當下。

每當我們停下來親吻土地,就能體認眼前的每一位男女、
每一天,有多麽獨特。我們再也不會以原來的方式看它。
我們在親密中發現一種美麗與優雅,
使萬物都有價值,生命如此短暫,所以珍貴。

活在當下的能力在我們內在增長時,
我們就會發現心與萬物共處的自在。

我們追求靈性的覺醒時,常常忘記享受,
為了找到真正的喜悅,我們又必須經歷哀傷,
從內心接納整個生活,然後產生深刻而真摯的喜悅。

當我們開始與萬物親密,
就會在這個主軸中找到安寧,幸福和完整。

我們體認到自己和周遭所有生命都註定在此處,
我們屬於此處,就像樹、太陽和旋轉的地球一樣,
於是出現一種療癒,開啟與恩典。

當我們能與自己親密,就能向周遣一切跪拜並祝福一切,
不論面前是什麽,都能找到祝福的能力,
這就是開悟,就是與萬物親密。
這是不需要理由的自由和快樂,
是我們帶給每一刻、每一次相會的禮物。

正是在每一刻的親密中,才得以實現一切靈性生活,
不要到別處尋找佛陀。一位哈西德教派的拉比說:
“我並不是向大師學習話語中的智慧,
而是看他如何繫鞋帶和解開鞋帶。”

要活出心的道路,就要致力於覺醒的生活,
也要關心自己遇見的一切,不論是困難或美麗,
都要親密地將它帶入自己的存在與心。

尋找自己真正的道路時,我們會遇到許多令人驚奇的事,
要像偉大的禪師冒險進入森林尋找遺失的牛,
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的本質,然後返回,
進入世界,以雙手送出祝福,如經上所說:
“我帶著酒瓶和雜物進入市場,我走入商店和人群,
我看見的人都已經開悟。”

希望這些文字,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
你將得到沈默、了解、寬恕的祝福,
也會以你的心和雙手為周圍的人帶來祝福。

如同禪宗詩人芭蕉禪師(Basho)提醒我們:
寺院的鐘聲停止了
但聲音仍不斷從花朵傳出來。

摘自「踏上心靈幽徑」

更多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